用戶畫像

產品思維

第一套用戶畫像:羊群與草地

 

情境1:

  • 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養羊,所以我先要有第一隻羊。
  • 如果一隻羊能在我的草地上活下來,玩得很好,那麼我的草地就沒問題,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 羊多了,你就會發現頭羊才是關鍵的。因為頭羊可以管一大堆羊,那些小羊就不用管了,只要有頭羊,羊群就可以聚集。
  • 羊多了就會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來,然後向狼收費。

 

用戶畫像 – 角色:

  • 第一隻羊。
  • 頭羊。
  • 狼。

 

情境2:

  • 你的草地上來了第一隻,接著這隻羊吃了一口草,死了。這個用戶玩了一下就走了,再也不來,就叫死了。

     

    • 你可以為了留住這隻羊,動用到很多外部資源,比如買草買料,暫時把這隻羊留下來。但這其實是靠額外付出,才能撐住場面,而非你的草地已經具備生生不息的自然狀態。
  • 接著你有一片草地,迎來了第一隻羊,這隻羊吃了一口草沒死,但玩得不開心。

     

    • 也就是用戶覺得還可以,但沒這麼爽。這時候可以引入更多羊了嗎?當然還是不行,其仍然是草(產品)的問題。

 

所以測試你的產品,其實不需要其他的條件。

  1. 先要有第一隻羊。
  2. 這隻在這裡過得很好,玩得很開心,它得到了即時滿足。
  3. 這時候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產品可以推廣了。

 

第一隻羊是最關鍵的角色。

第二關鍵角色的羊是「頭羊」。

 

  • 整個企業的核心資源就是要去維護頭羊,只要有頭羊就會有羊群。有時候小羊叫一叫表示不滿,我們根本不用管,因為企業資源有限。
  • 什麼是頭羊,比如:論壇的版主、微博的大V、重度用戶、淘寶的店主。
  • 當你的草地上出現了頭羊,頭羊開始自己管羊群的時候,這代表著什麼?其實就代表了自組織的開始,你開始擁有了網路效應。

     

    • 例如: Uber 有頭羊嗎?沒有。它們直接服務每一個單點司機,所以不存在自組織,也沒有網路效應。
  • 所以當你要評估一個產品或者一家公司的網路效應有多大時,一個非常簡單的評估方式就數一數它有多少頭羊。

 

第二套用戶畫像

大明、笨笨和小閒。

大明:

  • 對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

     

    • 如:男人買襯杉或3c產品,因為他要的東晒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他要尋找的核心是價格或硬貨。這個時候網站頁面做得再漂亮、高雅,如果價格不好,大明一樣不會買帳。
    • 如:旅遊、機標、酒店、3C…等標準品。
       
  • 大明用戶極其簡單,他要幹的就兩件:

     

    • 1. 搜尋自己要的。
    • 2. 比價格。

 

笨笨:

  • 我有大概需求,但還沒這麼明確。

     

    • 如果說男人買襯杉是大明,那女人買裙子就是笨笨。你問女生想要買一條怎樣的裙子她真的不知道,得看、選、比較,最後從各種訊息中做出一個決定。
       
  • 大明需要一個很強的產品目錄檢索,笨笨需要的不是有要效率、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東西,而是想東看看、西看看,有什麼沒見過的,看得多就會忍不住想買一樣。最後買的東西跟她最初想要的東西相不相關,這不重要,這就是笨笨用戶。

 

小閒:

  • 我沒有消費需求,我就是來打發時間的。

     

    • 例如微信、Line 聊天,玩遊戲、看影片。如果要讓小閒轉化為購物的電商,效果就會很差;因為他認為他是來打發時間的,你突然要他買東西,他會覺得心理建設沒做好,他沒有這個預期。

 

 

Gimmy
作者: Gimmy
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 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