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實際需求〞去學習

昨天我去上了一堂行銷工具的實作的課,我發現對我來說〝效益不太大〞,並不是說課上的不好或是內容不佳之類的,而是〝我近期內用不到〞,當然,如果你是以〝增廣見聞〞的角度去看,這是很好的,但是因為昨天是實作課,讓我覺得這段時間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應用。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看《躍遷》這一本書的時候,書裡面有提到〝功利讀書法〞,簡單來說就是〝自己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再去找相關的資料,進而去實踐解決它〞。這本書還提到高手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人總是在做低水平的勤奮,而高手而把時間花在最精華的資源上,他們的投產比是非線性的,因為我們要學習高手的如何提高認知效率的方法,也就是以極強「目的性」為導向的閱讀方法「功利讀書法」。

 

隨著我們的年紀越大,職務越多,要做的事情 ( 或是想做的事情 ) 就會越來越多,但我們每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要拿來學習的時間真的不多,尤其是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想要更有效率的學習,找對方法是很重要的。

 

學習要有效率需要有三個前提:

  • 有目標導向

  • 有即時反饋

  • 有最近發展區

 

例如說,很多人想學程式,一開始想的都是〝我想要學 C 語言或 Java 語言〞,而探討他們想要學習的原因常常是〝這個常聽到〞、〝很 Cool,會這個的人好像很厲害〞、〝應用很廣〞…等等的,但通常是這樣動機的學習方式,〝陣亡率〞實在太高了,因為反饋感實在太低 ( 之後我再寫一篇如果增加學習反饋感的方式 );比較好的學習動機應該是:「我想要寫類似〝大富翁〞的遊戲,我應該要學什麼〝程式〞」,這個需求就很明確,寫遊戲可以用 Unity、C、Java …等等,然後再去找尋相關資訊,學習一款程式並想辦法實作出來,帶著〝目的〞出發的學習,真的會事半功倍。

 

再舉一個更生活化一點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英文的重要性〞,應用很廣、也是全世界默認的通用語言,但如果你近期內要去日本工作,那麼你應該要先學的是〝日文〞,而不是〝英文〞,撇除一些應用面的論點之外,更重要的是,你這時候學〝日文〞的成效是會比〝英文〞高的,因為你〝需要〞和後續的〝實踐〞,都會讓你更有成效的學到一種語言。

 

或許我是一個很貪心的人,想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時間確實有限,所以必須要更有效率的學習,〝功利式學習〞或許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補充:若想要增廣見聞,我覺得善用零碎時間 ( 如:通勤 ) 來聽聽〝學習語音檔 ( 音頻 )〞是一個不錯方式,我光是善用學習時間就覺得吸收到很多不同領域的資訊或知識〞。

 

Gimmy
作者: Gimmy
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 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