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借力,而不是傾盡「洪荒之力」

創業篇, 自我成長

 

在創業過程中,常常覺得自己力不從心,所以就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

就是「想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家,要具備怎樣的能力呢?」

執行力、創新力、社群力、表達力、商業力…等等。

但原來我一直都思考錯了方向,到了現在,慢慢領悟到原來創業是要「借力」,而不是傾盡「洪荒之力」。

那要怎麼來借力呢?我們來看一篇簡單的小例子:

 

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石頭,

父親在旁邊鼓勵:

「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

但是石頭太重,

最終孩子也沒能搬起來。

他告訴父親:

「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

父親說:「你沒有用盡全力。」

小男孩不解。

父親微笑著說:「 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小例子,但看完之後,我心中的困惑豁然貫通,原來創業還有另一種力,叫「借力」。

很多成功創業家並不是自身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資源。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小男孩,判斷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往往是看自己的能力夠不夠。

然後問題或挑戰下來,總是內心先想「這個我應該沒辦法完成」、「這個超出我的能力之外」…等等。

其實一件事情結果的達成,誰又規定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呢?

所以很多成功創業家,靠的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夠整合更多的資源,我們也把這個叫「借力」。

 

創業之初,我常常想的都是「單打獨鬥」,如何讓自己變的更強,進而想辦法舉起比自己力量更「大」的東西。

但是,常常累死自己卻也無法達到這樣的功效;原來我們都像故事中的小朋友的一樣,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也可以「借力」。

然而,借力不一定只能向「親人、朋友」,有時候你的競爭對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對象。

 

 

借「競爭對手」之力

 

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就是「借力」用的最好的人之一。

有一天,周瑜對諸葛亮說:「你10天之內,能不能打造出十萬之箭。」

明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想到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時間就夠了」

一般人聽到這個任務就卻步了,但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時間。

為什麼呢? 因為十萬之箭打造不出來,可以用「借」的。

問題是,要怎麼借呢?

跟曹操說:「我要跟你借十萬之箭,因為我要用它來殺你」

除非曹操就像潮嬤的口頭禪「頭殼壞去」。

所以就要用一點方法和謀略,諸葛亮派出幾千艘木船,船上紮滿了稻草,佯裝攻打曹營的樣子。

曹操一看諸葛亮你真的要殺我呀,我先用箭射死你,命令所有的弓箭手萬箭齊發,

結果箭一支支射到了船的稻草上。不到一個時辰,諸葛亮就拿到曹操送來的10多萬支箭。

 

 

「給予」也是一種借力

 

英國大英圖書館,是世界上著名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非常豐富。

有一次,圖書館要搬家,也就是說從舊館要搬到新館去,結果一算,搬運費要幾百萬,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錢。

怎麼辦?有人給館長出了個注意。

圖書館在報上登了一個廣告:

從即日開始,每個市民可以免費從大英圖書館借10本書。

結果,許多市民蜂擁而至,沒幾天,就把圖書館的書借光了。

書借出去了,怎麼還呢?大家給我還到新館來。

就這樣,圖書館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你肯定也想像大英圖書館那樣「四兩撥千斤」。

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四兩之力」( 圖書 ),並且敢於把「四兩之力」用出去( 免費借閱 ),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自媒體  – 借用「 平台 」的力量

 

對電視、報紙等這樣的傳統媒體而言,媒體的運作無疑是一件複雜的事情。

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繫。

並且,一個媒介的成立,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層層核實和檢驗,其測評嚴格,門檻極高,讓人望而生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在這個互聯網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美麗風景、就可以欣賞到最新的流行節目。

互聯網似乎讓“一切皆有可能”,平民大眾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媒體”也成為可能。

以想自己想要成立一個節目是多麼困難的事,但善用「Youtube」、「優酷」、「 Facebook 」 都有可能讓你實現你的夢想

像目前當紅的「羅輯思維」、「唐立淇占星幫」、「papi醬」、「蔡阿嘎」都成功的利用「平台」來建立自己的自媒體,

讓自己身價翻倍,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像蔡阿嘎借用「平台之力」讓自己紅了之後,就有機會上節目並參與電影的演出。

如同安迪・沃荷所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只要抓住了機會,每一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聲音、文字乃至於作品被聽見以及看見。

 

 

創業更要善用「 借力 」的力量

 

創業、研發、產品不一定都是要從零到一的研發,善用「借力」才能讓你事半功倍。

這也是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要懂得「借力使力,而不是傾盡洪荒之力」。

舉例來說,如果你要公司要舉辦「職員訓練」,要辦一場好的活動,

需要「活動企劃」、「場地」、「流程安排」、「主持人」… 等等眾多事情要處理。

但你不一定要自己舉辦活動,只要目的相同,你也可以借用「他人」之力,參加別人的「訓練營」。

一個成功的創業家,通常都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借用多少力量 ( 調用多少資源 ) 來完成他自己的夢想 。

 

 

以上的說明還只是冰山一角,你還想到想怎麼的借力呢?

如社群要如何借力呢? 行銷如何借力呢?

都值得我們深深的去省思和應用。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畫地自限,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早期原始人都懂得善用「工具」來借力了。

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會更寬廣。

 

 

Gimmy
作者: Gimmy
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 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