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我曾在兒少之家擔任過一個學期的志工,主要工作是針對孩子的課業一對一課後輔導。課程開始前,機構安排了一次見面會,讓小孩與我們見面認識。我被安排教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小男生課業,社工在那時不斷地跟我強調我要帶的小孩專注力較不集中,並且排斥寫國語作業,但在數學方面表現很不錯!當時的我心想,專注力不集中也許只是這個年紀的小孩總是比較活潑愛玩吧!
測試底線
直到正式上課的第一天,小男孩帶著一顆蘋果走進教室,我一邊教他數學、他一邊吃著蘋果寫作業。原本平靜且順利的時光,很快地在我拿起橡皮擦糾正他的字體後,開始起了變化…。
「你這個字要寫清楚一些,不然學校的老師會看不懂喔~」
「不行,你應該認真把字寫好,認真完成作業!」
「老師,我這個不會寫!」
「老師,妳等我一下我吃個蘋果。」
「老師,我跟妳說喔~我爸爸很兇,都會打人,還會…。」
「老師…我的社工也會打我,還用鐵鍊打我,而且…。」
就這樣,小男孩開始千方百計地停止課程進度,簡單的加減數學題本來寫得好好的,突然開始說不會寫了,並且開始捏造故事使用苦肉計、淚眼婆娑地,最後,他乾脆低著頭讓珍珠般的淚水嘩啦嘩啦地往下墜。我也從安慰、安撫到漸漸明白他不過是想測試我的底線在哪裡,於是我的態度也轉為強硬一些,用嚴肅的態度告訴小男孩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並且嘗試要他振作精神。而這一天,我是帶著無力的軀殼和挫敗的心情離開。
接下來的課後輔導,我也漸漸發現小男孩真的特別排斥寫國語作業,不僅僅是寫字讓他覺得辛苦無法專心,也容易寫得潦草、凌亂,在筆劃上他寫字更像在畫圖。面對作文寫作更是吃力,一篇作文有八、九成內容是我幫他想好,一字一句教他寫,一句一段地說明作文的起承轉合,總算是在竭盡心力後勉強完成一篇作文。而這過程裡,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著橡皮擦,把他寫不好的字擦掉要求重寫,而往往也讓小男孩崩潰地對我耍脾氣,常常我們就這樣僵持不下。
站在孩子背後看他成長
由於每一次的課後輔導我都會留下來與社工報告上課的狀況,檢討每一次的教學方式,讓自己可以用最適切的方式去教孩童。經過這樣的交流,也得知小男孩是因為「眼手不協調」的狀況,拿筆寫字總是特別吃力,尤其面對筆劃那麼多的國字,又必須寫得工整漂亮,因為這樣的挫折感反而讓他不喜歡國語。
當時的我因為選俢心理通識課程,曾經參與老師邀請的心理學討論會,某次校園的相遇,我也把握機會向老師報告自己的近況,以及在擔任志工上遇到的困難。當時老師只有給予我兩個重點:
「不要拿橡皮擦擦掉小男孩寫好的字!」
以及
「站在孩子的背後看他成長!」
老師解釋說以小男孩眼手不協調的狀況,一開始的要求不宜過高,應以讓他完成作業為目標就好,然後再針對事實的狀況給予具體的稱讚。
就這樣,依循老師的建議調整教學和態度之後,我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擦,只鼓勵孩子完成作業,不再去糾正字體的美醜。我會在他寫字的過程中、或是檢查作業之時,找一些覺得寫得不錯的字或一個筆劃,告訴小男孩這個字寫得真漂亮,也會告訴他為什麼我認為寫得漂亮的原因。一開始小男孩得到稱讚彷彿有些受寵若驚,卻又掩蓋不了心中的喜悅,也變得更積極的完成作業。甚至到最後,他還會自發性的拿起橡皮擦,修正自己寫的字。慢慢地,小男孩的字愈寫愈漂亮,連社工都會在私底下偷偷告訴我,小男孩愈來愈有自信,還會自己拿著國語作業本跟身旁的人炫耀一下自己寫的字。
看著小男孩短時間的成長,我也感到萬分欣慰,心中也不禁驚嘆:「原來小小的改變,可以產生這麼大的轉變!」
不當別人的橡皮擦
經過這樣的經驗,第一個收穫是體會到「讚美是一種學問」,我們必須拋除偏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個人,看見一個人的優點並且給予讚美。而這讚美不能是籠統概括的、亦不能是敷衍和謊言,它需要具體明確且有原因,這樣的稱讚才更有份量,也更加真誠。第二個收穫是我發現「人們總喜歡當別人的橡皮擦」,我們喜歡在別人的人生當中塗塗改改,看見與自己內心期望不符的,就不顧一切的擦掉,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要對方畫我們喜歡的圖案。往往這樣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我們以為是為對方著想,對方卻因為得不到你的認同而受到傷害。當別人的橡皮擦時,你只能不斷地看見缺點、尋找缺點,把每一個能修改的地方都找出來;當自己的橡皮擦時,你能反省自己的缺點,可以自由自在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色彩和圖案,你會對自己完成的作品感到心滿意足。
別當孩子的橡皮擦,做自己的橡皮擦吧!當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背後看著他們成長,單純欣賞著、尊重獨立個體的特質,少一點理所當然的要求,就能一起享受自我成長的喜悅,在心靈修養上才能更加滿足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