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心中就一個有一個疑問,高手到底是什麼看待事情和思考的,剛好機緣巧合之下朋友推薦我看這一本書,看完之後真的開啟的我的另一扇窗,我真的覺得有一種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我有很多的心得和想法,我打算分三天來分享一下這一本書我自己觀點。
這本書的架構就是「高速輸入 → 感官輸出 → 持續精進」,我們只需要對三個部份進行更深一步的瞭解即可。所以我這三天也剛好從這三個部份來進行一個簡單的心得分享與探討。
這一本書的宗旨就是「高效讀書」,言下之意就是輕鬆讀完並有效記住大部份的內容;如何做到這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部份,我們先從第一部份:輸入開始。
高速輸入
我們常說,這個人的「見識」很廣,什麼是見識呢?Hulu公司全球副總裁諸葛越說:「見是不斷拓寬視野,讓自己看見更多的世界;識是增加自己的思想濃度,對社會、人性都能有深刻而獨立的見解。」而吳軍也在《見識》裡說過一句話:「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簡單的努力。」
〝見〞是〝輸入〞的部份,而〝識〞是〝輸出〞和〝精進〞。
所以,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能高速的吸收,是我們必須要克服的重點;我們常說,這個人的天花板很高,那什麼是天花板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認知、決策取決於自己「所知的資訊」,因此一個人涉略的太少,那麼他的世界就不夠大,就像井底之蛙一樣,天花板就會相對來得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所以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擴增自己的知識邊界,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讀書〞,因此這一本書告訴我們,要如何高效的讀書,快速擴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在這邊,作者介紹了高效讀書的方法:《極速讀書法》,極速讀書法的方式是這樣的:
-
找出你最想問這本書的一個問題。
-
限時 30 分鐘快速摘出 16 個關鍵字。
-
針對這 16 個關鍵字,整理出 3 到 5 個重點
-
複述心得。
書中提到,由於一個人的「工作記憶」只有三至五格,也就是你不可能記得超過五件事,這是鐵錚錚的硬限制。所以想要完全吸收一本書的所有觀點是不太可能的 ( 除非書中很多的觀點你之前就了解 ),所以你在閱讀的時候,「只帶著一個問題出發」,才能真正記得你要的東西。
個人觀點與實作心得
在高速輸入這個觀點我是很認同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精讀」,在讀書的時候就直接吸收 (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讀書習慣 ),因為不想要再花時間讀第二次,但其實這樣讀一本書下來,大約就需要一個星期左右,而讀書之後,要記複述一下這一本書的心得,你會發現幾乎又講不出來再,這時候又需要快讀第二遍來強化印象,但大概過一個星期,你會發現你又會忘得差不多,所以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精讀實是更浪費時間的。
第二個對我來說很大的收獲是,「看書的時候帶一個問題出發」,這一個觀點我在其他書的時候也有提到,只是人的本性就是「貪心」,總會覺得我看這一本書的時候希望同時解決我多個問題,只有一個問題怎麼夠,但貪心的下場就是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看完這一本書的時候,我馬上來實踐作者的方法,我真的覺得非常受用,它讓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路有更多的清晰的條理,也解決我長年以來的困惑。
或許有人問,我的問題怎麼辦,作者也在書中提到,那就第二次的時候,再帶一個問題出發吧,再來讀第二遍,如果是一本好書,那麼這本書值得你讀很多遍,而每次閱讀的觀點又不同,會覺得更加有趣。
再次,〝限制〞這二個字我非常認同,人有很多潛能是需要被逼迫出來的,例如:你平常考試的時候都不讀書,但考前最後一天你會發現你讀書的效率特別好,一下子就讀完了;在「時間逼迫」的壓力人,人們有時候會激發出各種不同的潛能,所以加上「 30 分鐘的時間限制」,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最後,自從我善用「零碎時間」來吸收資訊之後 ( 聽音檔 ),我發現當下你不一定能記得什麼,但這些會在你的大腦沉澱,當日後思考或閱讀的時候會發生連結,這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潛在的資訊就會給你很多的靈感和幫助,所以在輸入這個階段,我建議大量的資訊進入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下圖為我快速讀完《打造超人大腦》這一本書中,快速整理的關鍵字和重點:
相關閱讀: